影像中的文革农村|周浙平
作者尋訪了五十多位照片中的主角,採訪記錄與照片,一文一影,相得益彰,呈現了不同側面的「文革」。
如果說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的永無止境的問答交談」,那麼這本影集則喚起了我們的直觀記憶,有助於我們結合檔案文獻與口述史料的考證、對比和分析,拷問「文革」十年的是是非非,還原出一幅相對完整且接近真實的「文革」歷史畫卷。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任 沈志華
「文革」農村的社會百態,揭示了毛澤東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深入中國基層社會的歷史現實。研究者可由此拓寬視野,從平民百姓的思想和行動,去探尋鄉村與城市在「繼續革命」和抵制「文革」間的差異,開掘中國社會文化傳統對「文革」演進的深層影響。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教授 李丹慧
在這本影集中,以往被邊緣化的底層和草根成了主角,這與近年來當代史研究開始聚焦於社會和底層公民的趨勢不謀而合。因此,本書除了提供「文革」年代農村社會的歷史素材外,還昭示了「文革」研究在視野和方法論方面的新意。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韓鋼
周浙平,1972年至1988年先後在山西大同人民廣播電台、《雁北報》、《中國青年報》、《文摘報》、《光明日報》、《中國村鎮信息百業報》任編輯、副總編輯。著譯作品有《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青年心理學》、《美的相位與藝術》、《關於愛和美的哲學思考》等。
攝影高恒如,山西朔縣人,1969年至1983年在山西朔縣文化館從事攝影工作,曾任山西朔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2001年退休。
1.「文革」開始,上不成課了 2
2.有些擺拍,也無可厚非 4
3.共産黨的事情,檢查完就没事了 7
4.不整我,還不知又整到誰的頭上 10
5.共産黨一個號令,我没一點怨言 12
6.學大寨好比貪官,一條道走到黑 15
7.加強戰備,學大寨帶武器 17
8.達綱要,過黄河,跨長江 51
9.挖渠,也要開批判會 57
10.那時人齊心,怎麽幹也没怨言 6
11.批鬥也是應付上面 68
12.黨支部書記帶頭幹 69
13.從小學到高中,勞動和學習對等 70
14.雒神父被批鬥後,仍給人看病 72
15.一出勤兩送飯,哪會兒死了哪會兒算 73
16.口糧封頂,不能有多少分多少 107
17.手被捆起來,造反派拿小鞭杆打 112
18.反革命事件,槍斃的兩個都是這個村的 115
19.一些大的決策上,没人敢説「不」 118
20.村理跟上級有對立情緒 120
21.先門幹部,後門地主、富農、「五類分子 139
22.一抓生産就影響革命 141
23.民兵工作:隊列、射撃、戰術 144
24.毛主席説的,死都不怕·還怕鬼? 145
25.集體養母猪,生下小猪供户锂頭 148
26.白天勞動,晚上大批判 150
27.民辨教員開始每月五元,七五年轉正二十九元五毛 152
28.九成那年,一年赚了九十個工 154
29.上了手術台,最後把我兩手捆住了 155
30.幹部到了冬天,整黨整風搞運動 156
31.糧食産量,一個隊不到二十萬斤 158
32.懂不得餓,就是一個勁幹 160
33.一畝收一二嚬甜菜,賣給國家 161
34.下鄉的幹部斤贰雨糧票三毛錢 162
35.要糧、割肚·雨大任務真難 164
36.一年二百六十斤毛糧,吃了十幾年 166
37.毛主席逝世,上面有指示,戴黑纱 167
38.十九歳當村副主任,七五年當到現在 170
39.那會兒撥款,没人敢胡来 203
40.自己的糧多,夠半年吃 205
41.學大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206
42.叫聾啞人講「毛主席萬崴」 208
43.哪理艱苦去哪 211
44.不當幹部當農民,不赚工資赚工分 213
45.窮光蛋翻身了,一是政策好,二是肯辛苦 215
46.機關人多,分開段拿筐揩土 217
47.幹部舆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 218
48.其實農民不歡迎知青 221
有限公司-2012_03.jpg)
有限公司-2012_07.jpg)
有限公司-2012_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