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流:战时中共革命系統的運作(1937–1945)|黄道炫
1937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奇迹般的发展道路」:由刚刚结束长征、在夹缝中求取生存的贫弱力量,迅速成长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势力之一。不唯如此,这一时期由特定历史现实所锻造的党的特性,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持续对这个政党、乃至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书将对抗战时期党组织的分析和对党员个体的观察结合起来,为中共政治文化的形成和革命体系的缔造提供了「最详密的近距离特写」和「具有突破性的总体理解」,展示干部规训、政策执行、生存和抵抗等系统的运作与演进,如何为中国共产党带来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和凝聚力,将之打造成一支「钢铁般的政治力量」。
黄道炫是以社会与心理研究著称的顶尖党史学家。自关于江西苏区的出色研究之后,他的《铁水流》转向了抗战时期。这一内容详实、引证严密的卓越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革命党崛起为执政党。通过引述形形色色的干部日记呈现出的个人思想转变,黄道炫细致地解释了参加抗战的爱国知识分子如何转而服务于党更宏远的目标——国家、社会与个人的革命。要了解中共崛起,这是必读之书。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荣休教授
黄道炫教授展现了非常难得的特质—别开生面、激动人心的历史之声。在《铁水流》中,通过广泛运用包括时人日记在内的多种新史料,黄教授提供了在档案开放之前所能实现的最详密的中共内部近距离特写。这是一部超越前人的一流作品。
—方德万(Hans van de Ven),剑桥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
《铁水流》聚焦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将作为整体的中共党组织之摸索与作为个体的底层党员之心路历程相结合,探讨党的重生与特性。不仅阐明了共产党在战时的组织力与凝聚力的形成机制,还以一种大胆的、尽可能逼近研究对象的内在研究方法,呈现了当时党内生活的风貌,塑造了具有真实感的历史叙述,令人读至紧张处不觉屏气凝神,犹如身临其境。这是一部一流的学术佳作。
—石川祯浩,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
黄道炫教授对史料独具眼光,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同时他有机结合政治史、军事史、心灵史等进路与多种社会科学的方法,考察抗战时期中共政治文化的成长,为中国现代史和革命史提供了具有突破性的总体理解,令人耳目一新。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双聘教授
黄道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民国史。著有《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2011)、《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2012)、《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2019)等。
引 言 vii
I 戰時中共的規訓系統 /1
一、幹部養成的路徑 /5
二、婚姻限制下的掙扎與皈依 /71
三、整風運動的心靈史 /105
II 戰時中共的政策和貫徹系統 /153
四、權力的垂直下探 /157
五、群眾組織及群眾路線 /191
六、政策落實 /217
七、統一戰線的地方形態 /263
III 戰時中共的生存和抵抗 /297
八、出師華北 /301
九、持久戰的「三駕馬車」 /339
十、弱平衡下的根據地生存 /383
十一、抵抗系統的隱喻:地道和地道鬥爭 /425
結 語 /453
主要參考資料 /457
-黄道炫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4_03.jpg)
-黄道炫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4_06.jpg)
-黄道炫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4_4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