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毛主席而战:文革重庆大武门实录|何蜀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公園內,有130餘座墓塋,裏面安葬著約400名文革時期重慶大武鬥的死難者,其中年齡最小者14歲,最大者60歲。

在研究文革的中外著作中,本書是第一部研究武鬥的專著,它以客觀、冷靜的態度和詳盡的史料,敘述了以派性武鬥為主要內容的重慶文革歷程,並對造成武鬥的思想源頭做了深入的思考。

何蜀,1948年6月生於是重慶,現任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紅岩春秋》雜誌社副主編,副編審。已出版作品有:《霧城血》、《紅岩精神叢書.紅岩千秋》、《紅岩精神叢書.紅岩精神三字歌》、《霧都明燈》、《東方紅故事叢書.紅岩村人立下豐碑》。

序:是文化的革命還是武鬥?(徐友漁)
序(啟之)

引子

第一章 北京吹來動亂風
任白戈被《紅旗》雜誌點名
鄭思群之死
八一五事件
各級黨委號召「炮打」自己
「八二八,扯頭髮」
重大八一五上京告狀
動手打人為何成風
官辦保守派組織率先打、砸、搶
中學生紅衛兵「逼上梁山」
造反派代表上了天安門

第二章 造反之火燃向全社會
官辦的工人糾察隊及「保皇四軍」
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平反
工礦企業造反派的崛起
機關幹部紛紛造反
小說《紅巖》作者造反了
少年兒童也有兩派組織
保守派組織的分化

第三章 首開大規模武鬥先例
兩軍對壘
萬人大武鬥血濺體育場
「親愛的戰友你在哪裡」
「烈士」真相
全國造反派集會為「烈士」默哀

第四章 兩大派分道揚鑣
造反派自行「大亂」
「一四」大會使矛盾公開
從「調查團」到「聯絡站」
保守派組織退出歷史舞台
革聯會成立名單背後
重慶駐軍空前的武裝大遊行
「黑電文」
羅廣斌之死

第五章 都是「復辟逆流」
臨時最高權力機構
「救世主」
「鎮壓反革命」
「三大右派組織」
「鎮反」抓了多少人
炮轟革聯會
迅速壯大的砸派
「紅五條」引發更大衝突
針鋒相對的兩派大遊行

第六章 武鬥在制止中升級
從動拳頭到拚鋼釺
毛澤東稱讚五十四軍
中學生紅衛兵交出《遺書》
兩派大武鬥拉開序幕
熊代富被俘
警司公函與軍工井岡山覆函

第七章 「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全面內戰」
「七七」槍聲
兩派都要打「人民戰爭」
從「七二五」走向「全面內戰」
反到底派打開軍火庫
血戰楊家坪
喋血楊柳街
「八八海戰」
解放碑旁的激戰:攻打「完蛋就完蛋」廣播站
炮火中的「八一五」週年紀念
惡戰潘家坪
重大八一五遭受重創
「八二二」寬銀幕電影院事件

第八章 從停火交槍到解散組織
邊談邊打的「重慶談判」
出人意外的林園血案
武鬥間歇中的「文鬥」高潮
「三一五」指示引發新一輪武鬥
「全面內戰」為何再掀高潮
周恩來說:「重慶不能再亂了」
革命委員會成立與最後的惡戰
文革群眾組織的終結

第九章 重慶大武鬥面面觀
武鬥中的軍隊
武鬥中的專業武鬥隊
武鬥中的「烈士」
武鬥中的虐俘與殺俘
武鬥中的「第三條道路」
武鬥中的報紙、廣播
武鬥中的文藝
武鬥時期的市容
武鬥時期的市民生活
毛澤東說「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尾聲 無言的墓群

後記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