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毛泽东的阴影 十周年紀念版|潘公凱

當代紀實優秀作品十周年紀念版限量發行。潘公凱用現實生活中個體經歷的戲劇性故事,勾勒出一副「新中國」的寫生,這些經歷可以作為中國現狀的寫照和將來的啟示。潘以罕見的清晰揭示了政治和經濟秩序核心的諷刺性逆轉,這種逆轉越來越類似於裙帶資本主義,所維護的都是那些共產革命旨在推翻的階層。

兼具第一手報道的即時性和文學作品的情感深度。
—角谷美智子《紐約時報》文學評論員

潘公凱關於現代中國的傑作涉及21世紀最重大鬥爭的本源事件,那就是關於未來中國基本價值觀的爭奪。沒有其他記者更深入、更關切、更廣泛地報道過中國的政治。字字珠璣的《走出毛澤東的陰影》是理解今天和未來中國不可缺失的讀物。
—歐逸文《紐約客》雜誌

潘公凱用現實生活中個體經歷的戲劇性故事,勾勒出一副「新中國」的寫生,這些經歷可以作為中國現狀的寫照和將來的啟示。
潘以罕見的清晰揭示了政治和經濟秩序核心的諷刺性逆轉,這種逆轉越來越類似於裙帶資本主義,所維護的都是那些共產革命旨在推翻的階層。
—裴敏新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潘公凱(Philip P. Pan)是屢次獲獎的美國新聞記者和作家,現任《紐約時報》亞洲主編;加入該報前,曾在《華盛頓郵報》工作多年,任其駐外記者,期間曾被派駐北京和莫斯科擔任該報分社社長。

潘公凱在中國居住超過十年,新聞工作成果廣受肯定,多次榮獲各種獎項,包括「李文斯頓國際報導獎」、兩次海外記者俱樂部獎以及亞洲文化協會「奧斯本·埃利奧特最佳亞洲新聞獎」。

擔任《紐約時報》亞洲主編前,他曾擔任該報的北京分社社長,協助該報設立中文新聞網站;在美國,曾在《華盛頓郵報》從事有關刑事正義及移民事務的報導。

《走出毛澤東的陰影》於2008年出版,記述了中國政治和社會的變化。本書榮獲由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頒發的「亞瑟·羅斯圖書獎」金獎,並被《經濟學人》雜誌和《華盛頓郵報》評為2008年最佳圖書之一。

潘公凱在美國紐澤西州出生及成長,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北京大學進修中文。

序:本書初版到中文版首發的十年間 (閭丘露薇)

前 言

第一部分 記憶追思
第一章 公開的追悼會
第二章 尋找林昭的靈魂
第三章 血與愛
第四章 墓園

第二部分 明偷暗搶
第五章 奴隸們,起來,起來!
第六章 富婆
第七章 黨官大佬

第三部分 前赴後繼
第八章 誠實的醫生
第九章 報人
第十章 人民的審判
第十一章 看不見的正義

後 記
資料來源
鳴 謝

类似文章